各二级学院:
为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以及《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创新创业学院决定开展我校2025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原则及选题
坚持创新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研究课题实效,支持学生大胆创新,包容失败,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设施、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开展课题研究以及创业实践,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项目选题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鼓励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科技前沿的选题。选题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鼓励开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选题。
二、项目申报类型和类别
(一)项目类型: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项目类别:一般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
1.一般项目:每年惯例申报的项目。
2.重点支持领域项目:旨在鼓励引导大学生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见附件5)。
三、项目申报要求
(一)申请学生要求
1.项目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生,项目负责人一般为大二、大三学生。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善于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对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项目应由学生个人或团队(不多于5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的合作,每名学生(含申请人与参加人)只限申报一个项目。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保证学生毕业前如期完成项目建设。
3.优先条件:优先支持跨院系、跨专业的团队协作项目;优先支持与专业相关度高、具有鲜明创新理念或技术的项目;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训练项目;优先支持有参加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并获奖的项目。
(二)指导教师要求
1.指导教师需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含)以上职称,同时指导的大创项目不超过3项,如近两年指导大创项目有终止和最终验收未通过的教师本次不得担任指导老师。
2.创业实践项目需配备2名指导教师,其中1名为校内导师,另一名为校外企业指导教师。
(三)项目研究时间要求
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执行时间一般不超过1.5年,创业实践项目执行时间最多不超过3年,项目负责人必须在毕业前完成结题。
四、申报流程
(一)学生申报。各二级学院组织符合要求的学生个人或团队填写相应项目类型的申请书(附件1-3),涉及多个学院的,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提交申报。
(二)学院初审。负责人所在二级学院对申报项目及申请者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对推荐项目提出具体意见,统一填写《大创项目信息汇总表》(附件4),重点支持领域项目参考项目指南(附件5)。
(三)学校评审。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学院的推荐项目进行评审,根据申报情况择优确定校级立项项目,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
(四)经费资助。校级立项项目中,理工类学科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资助经费为3000元,创业实践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资助经费为5000元,其他学科项目资助经费为2000元。
(五)省级以上项目。2025年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的申报,将会从2025年立项的校级项目和2024年立项的项目库中,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果质量,经专家评审后推荐上报。2025年的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的申报工作,将会另行通知。
五、提交材料要求
2025年申报校级大创项目的纸质版《项目申请书》一式一份(双面打印)和《汇总表》(附件4)一起装于文件袋中,并将电子文件汇总于以“××学院2025年校级大创项目申请材料”命名的文件夹中。
请各单位于3月26日前将纸质版送至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中巴软件大楼402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chuangxinchuangye@zqu.edu.cn。不符合要求或逾期提交者,均不予受理。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