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于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实践育人教学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等[201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培养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富有我校特色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2.2.1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教育教学和人的成长规律,系统梳理全学程实践育人教学内容,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内核,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理论教学体系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特点突出,开放式的全程实践育人教学体系。

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建设要坚持目标性原则,紧紧围绕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坚持系统性原则,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和协调统一;坚持课程化原则,将实践育人教学的各种环节以课程形式进行组织、实施和管理;坚持开放性原则,增强实践育人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坚持全程评价原则,对学生的整个实践育人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反馈。

2.2.2实践育人教学体系构建

(1)实践育人教学内容

实践育人教学内容分实践环节、创新教育、素质实践和就业指导四个板块。

①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用工实习、见习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入学教育与军训、安全教育、生产劳动

实验教学: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整体统一的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减少演示、验证性实验,创造条件开设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行“1+3+3+1”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所谓“1”指“一体化”,即打破原有的实验课内容按二级学科分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的整合建立在二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综合、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3”指 “三阶段” ,即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阶段性培养措施,对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具体培养计划, 分阶段设置实验课程,可分别设为基础训练阶段,综合提高阶段,研究创新阶段等彼此联系又依次递进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 “3”又指 “三层次” ,即在上述三个培养阶段的实验项目又分三个不同层次,对每一阶段的每一门实验课程分层次设置实验项目,即基础性实验层次、综合设计性实验层次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层次,且不同培养阶段的实验项目侧重层次不同。 “1”又指“同一平台” ,主要体现在同一门实验课程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构建校内统一的教学平台。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相关课程教学任务之后独立开设的实践性课程,是理工科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是学生必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训练。相关专业,特别是机制类、电子类、电气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必须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学时、学分可根据专业需要自行确定,并在专业课程板块中安排。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都必须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创作,各教学单位须根据学校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并报教务处备案。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审批、汇总选题、向学生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学院中期检查、论文(设计)评阅、答辩、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等环节。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学校统一部署下,由教务处、学院、系、指导教师分级落实完成。

见习、实习:见习、实习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专业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见习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它们可以独立设课,也可以随课程教学进行,具体内容及安排由各学院根据专业性质特点,结合课程进度进行安排。

入学教育与军训: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学校入学教育与军训工作方案,学生完成规定的内容。

②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包括各类课外科技文体竞赛、科研训练活动、课外实验。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合理地、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创新教育实践。鼓励和倡导学生参加课外实验、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学生参加上述全国或全省的各种创新教育活动,成绩突出,且被学校认定为创新行为的,可向教务处申请创新学分。

③素质实践

素质实践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与调研、其他类型社会实践)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含义工活动)。

社会实践与调研(即科技文化卫生服务) 、境外实践、其他类型社会实践是学生通过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社会服务等形式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一年级学生主要开展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访故址、问前辈、忆传统、革命圣地瞻仰、国情民情乡情调查、改革开放先进地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二年级学生主要开展以培养能力为主,兼顾思想教育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短期挂职锻炼、岗位见习、校友访问、市场调查、资源调查等。三、四年级学生主要开展以服务社会为主,穿插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咨询、科技推广、科技扶贫、实用技术培训、支教与科技文化服务、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含义工活动)是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并填写《肇庆学院志愿者活动登记表》,经校团委认定,可获得相应学分。

④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指导、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考证、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其中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是必修课程。整个就业指导板块由学生就业指导处负责组织实施。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①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加大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保证实验开出率和设备台套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主动适应实验室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实验的需要,建立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创建一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资源开发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创新的实验管理机制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的省级及校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校内外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校内主要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产学研结合基地。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实习师生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路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由各学院根据本学院实践教学的需要而建立,并报请学校教务处批准,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直接由各学院负责,学校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

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多种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为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制定激励政策,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到实践一线从事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将从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实绩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抓好“双师型”教学师资的培养工作,通过培训学习和到工、矿企业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等培养途径,使教师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④建立学业导师制度。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指导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的设计、问题的质疑、分析与总结等。

⑤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包括生产技能、科学研究技能、科技推广技能和社会服务技能。制定专业技能规范应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中专业服务方向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及学科发展,按学科体系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专业技能规范是制定实践育人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

(3)实践育人教学管理

①加强实践育人教学计划管理。制定实践育人教学大纲,明确实践育人教学环节和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方法等。 实验教学、 毕业论文 (设计) 、见习实习、各类课外科技文体竞赛、科研训练活动、课外实验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学生工作部(处) 、就业处、团委和各学院要按课程要求制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经审批后,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②加强实践育人教学运行管理。每个实践育人教学环节的实施都要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见习实习为必修学分,实验教学学分按实验教学大纲规定执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全国或全省的各种竞赛等成绩突出的,可凭获奖证书和相关证明材料首先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创新学分,各学院统一将申报材料报教务处,经教务处审定后以学校文件的形式公布。

③加强实践育人教学质量管理。根据各实践育人教学环节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各实践育人教学环节的检查督促和成绩考核办法,建立实践教学的检查和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促使实践育人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④加强实践育人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强化对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规划和建设,探索建立稳定的常态化的教学支撑条件建设与维持机制。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克服实验室分散、小而全、利用率低等弊端,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工作,满足多种实践育人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校外基地建设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出击,服务社会,通过学院和社会的协议(合同)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育人教学基地。

⑤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制订规范各类实践育人教学管理文件,完善检查和质量监督措施,各学院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制订本单位加强实践育人教学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学生工作部(处) 、就业处、团委建立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制度和社会实践经历证书制度,完善实践活动的认定体系。

2.2.3组织实施

①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实践教学协调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由专业教师和团、学工作人员参加的实践技能指导机构,具体负责实践育人教学的组织和落实。校、院学生会组建实践技能部,协助组织实践教学内容的落实。

②职责分工

教务处负责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和见习实习、课外科技文体竞赛、科研训练活动、课外实验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保卫处负责军训和新生安全教育,学生工作部(处)、就业处、团委负责对社会实践和技能创新活动的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学院具体负责有关实践教学的管理、组织与实施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技能创新工作。

③有关要求

各学院要形成各自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方案,按要素对实践项目进行课程化建设,教务处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见习实习、学科竞赛(比赛)、科研训练活动、课外实验的管理,学工部、就业处、团委和各学院要积极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各学院要抓好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组织实施,要积极动员并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要对应上级各专业竞赛,设计开展校内的竞赛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工作部(处) 、就业处、团委和各学院要按照教学要求,不断规范社会实践和技能创新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实践教学档案,不断完善大学生实践育人教学和技能创新体系。

教务处负责制定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见习实习、各类课外科技文体竞赛、科研训练活动、课外实验工作考核办法,学生工作部(处)、就业处、团委负责制定社会实践和技能创新工作考核办法,对学院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中巴软件大楼四楼 电话:0758-2716931 邮编:526061
  • Copyright©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肇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版权所有